你好啊,我是朵朵~
以前去博物馆,朵朵会首选省一级或是国字号的,最近这两年,发现一些地市级的博物馆,也很精彩,重磅免费的展览不少,像之前介绍的:
还有上海的闵行区博物馆,光听名字会觉得这种类型的博物馆,规模不大,展品大概也只和闵行有关,然鹅来到现场就被啪啪打脸。
盛世回归
海外回流文物特展
🕙时间:2022.9.26-12.18
📍地点:上海闵行区博物馆
🔖门票:免费,需提前预约
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到40多件回归流失文物。
这里有我们非常熟悉的圆明园兽首中的牛首、虎首、猴首、猪首、马首,以及商周、春秋战国、两汉时期的国宝级青铜重器。
每一件流失的文物背后,都是历史的伤口,都是那段山河破碎、国力衰微时代之殇。而现在我们能够看到的每一件国宝文物,又是多么幸运与可贵。
73年里,我们追回了15多万件文物。它们每一个,都在证明着中国真的越来越强大,也见证了祖国伟大的复兴之路。
圆明园中的“海晏堂”建筑群中,以十二生肖兽首以水报时,闻名世界。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后,它们流失海外,四散无家。
上世纪80年代,一个古董商人在美国发现马首、牛首和虎首铜像,并以每尊1500美元购买。之后这3件兽首以及猴首在纽约和伦敦被拍卖。
2000年的香港拍卖会上,牛首、猴首和虎首再次现身,但这种拍卖的做法引起社会极大愤慨,最终保利参拍获得这三件文物。
2003年和2007年,香港著名企业家何鸿燊分别购买了猪首和马首,并捐赠给了国家。目前,“十二兽首”中的牛、虎、猴、猪藏于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鼠、兔在国家博物馆,马首在圆明园。(本次展出的马首为复制品)
上世纪九十年代,当它出现在欧洲时,因为真伪曾经发巨大的争议,也正因如此,原计划的日本买家放弃购买。
在青铜器毫发无损的情况下,中国专家通过器物造型的细节特点直接给出鉴定结果,并最终购回中国。据说,那个日本买家后来到保利参观“神面卣”,一边仔细欣赏,一边心中懊恼,还希望能够出钱购买。
这个提议当然不可能实现!这件不可多得的中国“国宝”,一旦回到中国,岂有再次流失海外之理?
这件文物是青铜器中的卣,属于古代的酒器。它最引人的,就是器身上的造型,面目狰狞,小眼暴睁,呲出两颗獠牙。
最初在文物市场上发现它时,感觉是个“小丑”,远看就像一个破饭盒。没想到鉴定专家李学勤老师慧眼识珠,身上的锈迹也掩盖不了它的价值,就这样以“低价”购回,结束了它海外漂泊的生活。
这件青铜器,是西周时期的一件重要的祭祀用品,距今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有多重要呢?当它的外表被修复之后,我们可以在身上看到10行98字的铭文。
这篇铭文记录的居然是“大禹治水”的事迹,这可能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有关大禹的可靠文字记录。
这件凤鸟大尊,应该属于出土后就流散了。2003年偶然间听说海外有人收藏一件商周青铜凤鸟尊,保利几经周折,多次做工作,并花大价钱,货主才同意将它转手。
在它的盖内,有一行8字的铭文“倗季乍祖考宝尊彝”,表明它曾经是倗季所铸的祭祀酒器。
2005年考古人员又在山西绛县横水发现了西周时期的倗国国君和国君夫人墓,这件凤鸟尊的主人可能与倗国国君为同族。
仔细看这件青铜器,是一个昂首挺立的凤鸟形象,它的头顶上有一个花蕾状的高冠,长长的尾巴落地制成,能够确保整体的稳定性。在凤鸟的背部,还有一个圆拱形的盖子,上面站立着一只小凤鸟。大小凤鸟通身均装饰鳞状羽纹等纹样,繁复而美观。
这也是保利从海外回购的一件重要文物,一只可爱的小兔子,虽然体积不大,但很灵动。仔细看,它好像原本是在安静的休息,突然被惊动之后,正在准备逃跑的样子,可以说是动感十足。
虽然距今已经有2900年的历史了,但细节的刻画依然非常细致。兔子的三瓣豁嘴、四瓣蹄,两只大耳朵都非常的写实。
它之所以珍贵,是因为这是目前已知的中国时代最早,也是唯一的一件立兔形尊。而且在兔尊的盖内还有2行13字的铭文,说明它当时一位名叫典的贵族,因为周王命令小臣丰赏赐给他一件较正弓的用具,他为了纪念这件事情而制作的。
朵朵去保利时也看见过它,这件2400年前的铜壶,身上的刻画非常精美。
它从上到下分为四层,就像是一幅幅连环画。最上一层,有一群贵族正在射箭,他们腰间配有短剑,手中还握着弓箭,还有一群人正在为贵族们准备酒食。采桑图中的人们一边采桑一边嬉戏,还不热闹。
第二层图案中,有贵族们射箭比赛、乐舞的场景,天空中,鸿雁成行飞翔,下面三个人半跪着,正用带绳索的箭射向它们,三只鸿雁正中箭坠向地面。射箭比赛是在一座比较讲究的台榭中举行的,台前设箭靶,台上站立五人。
第三层是陆战与水战场面。在陆战图中,守城一方手持戈、矛等兵器在抵挡敌人的进攻,攻城一方,登上“云梯”向前冲锋。战事非常惨烈,一人已经身首分离。第四层也就是最下一层表现的是斗兽和对兽图案。
装饰这一类图画的青铜器,流行于春秋末至战国前期的三晋地区,但出土数量极少,它们内容丰富,极具历史与艺术价值。
这是一个很扁扁扁的壶,这种扁壶在古代,就叫做“錍”,看起来很像行军壶,走路时放在马背上是很方便的。
这种造型在当时还是很难得的,因为本身铸造工艺很难,所以现在我们能够看到的机会很少。
这个扁壶的壶口是用红铜包镶的,在壶口下方是一圈三角形的红铜装饰图案,整个壶身是方格样的装饰,像一层一层的砖,仔细看,其实里边还有蟠螭纹,这是一种非常传统的装饰纹样,螭传说是一种没有角的龙。
这件青铜樽是古人盛放酒的一个容器,看上去矮矮的扁扁的,但是走近看非常精致。在它的身上装饰有很多图案,有鱼鳞形、菱形的细纹。
重点推荐你看它的盖,有连绵起伏的山峦、龙、虎、鹿、麒麟、豺、狼等各类野兽在山间出没,有的张牙舞爪,有的追逐跳跃,各具神韵,两位羽人手舞足蹈,山顶伫立一只展翅欲飞的朱雀,这大概就是2000多年前人们心目中的海上仙山的样子吧。
这种博山造型多见于博山炉一类香薰,用于铜樽装饰则极为少见。展览看点:什么是马桥文化?这其实是闵行区马桥遗址发掘文物的展示,主要是距今3900年到3200年时期的150多件文物。
现场展示非常生动,有多媒体投影、模型、场景复原等等,给我们展示了古人傍海而生的生活。
展览看点:这里有乐器实物、有声音、有图片,还有展演,让我们用耳朵去听民乐,看历史。
除了看到吹拉弹唱的乐器分类,还能了解音乐的历史,从先秦的礼乐到唐宋的宫廷乐,再到明清的俗乐,我们可以从相应的代表乐器中感悟到这些文化中的风骨雅韵、民风民情。展览看点:这里是孩子比较喜欢的地方,复原了一些老上海的场景,可以边玩边看。
展览介绍了上海县七百年的历史,用300多件文物,通过全息投影、多媒体等方式,给我们展示了这里的兴衰沉浮,以及在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生产、生活及其历史文化成就。
🎬
在线观看圆明园纪录片